上海外菜:多元风味的历史交融与现代演绎
上海,这座东方之珠,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闻名于世,更以其兼容并蓄的饮食文化吸引着无数食客的目光。在这座城市的餐桌上,除了传统的本帮菜外,外来的西餐、俄式餐饮等也占据了一席之地,共同构成了上海丰富多彩的饮食画卷。本文将详细探讨上海外菜的历史渊源、风味特色及其对上海饮食文化的影响。
一、上海西餐的兴起与发展
上海西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。最初,西餐主要是供应给在沪的外侨,如礼査饭店、汇中饭店等,都是外侨经营,主顾亦以外侨为主。然而,随着上海外侨数量的增加,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,西餐馆也应运而生。这些餐馆中,既有由外国人开设的,也有由华人经营的,所烹制的西餐都经过改良,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。
1879年,在福州路上开业的一品香饭店被视为上海最早的高级西餐馆之一。其后,法国总会、麦瑞西菜、静安寺路西摩路口的飞达咖啡馆等法式西餐代表相继涌现。德国大菜则以炖、煮肉类及土豆、牛肉饼、香肠等闻名,二战前百老汇路上的德国牛肉庄、德大西菜社等都是著名的德国餐馆。
其中,位于原法租界霞飞路(今淮海中路975号)的“喜乐迈”餐馆,由意大利人路易·路迈在1935年开设,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度关闭,抗战胜利后在陕西南路重新开业,因该店外砖墙被粉刷成了红色,被称作“红房子西餐厅”。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成为了上海西餐的代名词,也培养了一大批西餐厨师,对上海西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二、法式西餐的精致与礼仪
法式西餐在上海西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。法式西餐讲究烹饪用酒,选料考究、操作精细,且注重礼仪。一般而言,法式西餐由开胃菜、汤、鱼、果冻、间菜、烧烤、沙律、甜品和咖啡等构成,每一道菜都有其特定的顺序和分盘方式,营造出一种正式的仪式感。
张爱玲就曾对红房子西餐厅的法式西餐赞不绝口,她最常点的菜有洋葱汤、焗鳜鱼、焗蜗牛、芥末牛排等。这些菜品不仅口感丰富,而且制作精细,体现了法式西餐的独特魅力。
三、俄式餐饮的浓郁风情
除了法式西餐外,俄式餐饮也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。霞飞路上的俄式餐馆不下十家,其中茹科夫餐厅的罗宋汤尤为著名。这道以甜菜根为主料,加入牛肉、土豆、奶油等煮制而成的汤品,因上海话将Russian读作“罗宋”而得名,成为了上海人喜爱的经典菜品。
此外,上海食品厂生产的俄式奶油蛋糕、奶油裱画蛋糕等也深受消费者喜爱。这些蛋糕以其精致的外观和浓郁的奶香,成为了上海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四、上海外菜对本地饮食文化的影响
上海外菜的引入不仅丰富了上海的餐饮市场,也对本地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。一方面,西餐的烹饪技法和调味方式被引入本地菜肴的制作中,使得上海菜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,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和风味。另一方面,西餐的礼仪和仪式感也影响了上海人的餐饮习惯,使得上海的餐饮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。
此外,上海外菜还促进了上海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。通过品尝不同风味的西餐和俄式餐饮,上海人得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,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。
五、结语
上海外菜作为上海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食客的目光。从最初的西餐引入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,上海外菜不仅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,也承载了无数人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。未来,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上海外菜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,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。